一出京剧《沙家浜》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深故事曾打动了无数的中国人,常熟沙家浜更以红色革命传统名扬四海。如今在沙家浜镇,同样有一位深得赞誉的“双拥模范”,他与双拥工作有着不解之缘,为双拥工作倾注了大量情感,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邹拥军。
45岁的邹拥军目前是沙家浜镇副镇长,分管民政双拥工作已整整十个年头。也许因为叫“拥军”的缘故,也许是受沙家浜红色氛围的影响,十年来邹拥军热衷于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特别是在双拥工作上倾注真挚情感,在爱国拥军的琴弦上弹奏出一曲曲动人乐章。
红石村的沈林根是一位因病六级伤残退伍军人。退休前,他的医疗费按规定每年由地方民政办为他支付合作医疗参保费,享受合作医疗报销后再由镇政府补充全额报销。但是当他60周岁办理退休手续时,由于未办理城镇医保,结果他看病时没法托管到人社局医保中心管理系统,看病难报销难成了他的最大烦恼。
老沈上村里、镇里、市里咨询,答复是没有这方面的先例,自然没有结果,这可把老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解到此事后,邹拥军一边热情耐心地向老沈做解释工作,一边与市人社局、镇劳动所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争取尽快解决老沈的事,也为了让今后双拥工作更加规范。在他的再三努力下,市、镇、村三级多次沟通协调,最终成功对接,特地为老沈开辟了“医保通道”,彻底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老沈及时享受到了新的医保政策,安享晚年生活。
每年,邹拥军都要组织即将启程入伍的新兵赴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国防教育,并走访慰问沙家浜籍新兵,鼓励他们扎根军营,安心服役。在一次赴军营走访慰问新兵时,邹拥军发现原本胖乎乎的沙家浜籍新兵瞿大青变得清瘦了,从指导员处了解到也许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小瞿刚到部队的前三个月,变得沉默寡言,晚上还经常偷偷哭泣。
“好男儿要当兵,当兵两年,受益终身。部队是个大熔炉,你有幸成为沙家浜部队的战士是非常光荣神圣的,我们家乡人民对你寄托着厚望。”邹拥军语重心长找小瞿谈话说。之后,部队指导员也经常找小瞿谈心,慈父般的关爱、兄长般的呵护终于打开了小瞿的心扉。不久,这位从来对父母报喜不报忧的大男孩从千里之外向邹拥军寄来了长达几页的书信,主动汇报自己在部队的生活、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字里行间流露着些许困惑,而邹拥军也感动于小瞿对他的信任,第一时间提笔给小瞿回了信。从此双方书信、短信频繁往来。
“我没有写信给父母、给朋友,而是写给了邹镇长,可能就是骨子里感受到他那颗真诚的心,所以非常信任他。”小瞿说。军旅生涯两年后,小瞿多了同龄人没有的收获,不仅获得了优秀士兵称号,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邹镇长办事真诚,是个有心人、热心人、细心人。”这是驻常部队官兵的一致称赞。多年来,在邹拥军的牵线搭桥积极沟通协调下,沙家浜镇大力支持部队建设,每年安排拥军慰问经费预算,向现役军人服役部队、市人武部、驻常部队等捐赠款物。
有一年夏天特别炎热,邹拥军了解到雷达站的食堂里非常简陋,饭菜没有冷藏设备,于是他马上向镇领导汇报,采购了冰箱、冰柜,冒着高温送到了虞山顶上。2013年在邹拥军的努力争取下,镇里又出资3万元在驻地部队建成了军人活动中心,购置了空调、球桌、窗帘,新建了沙家浜精神文化墙等。
在邹拥军的积极协调下,沙家浜镇近年来还组建了革命故事巡回宣讲团,组织官兵观看《芦荡烽火》等实景剧,组建常熟首支“沙家浜女子民兵连”。同时,沙家浜镇每年还举办新四军成立和“江抗”成立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军史研究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研讨双拥成果,并组织开展沙家浜镇“兵妈妈”与汽车营“兵儿子”结对,举行沙家浜军民联谊相亲等活动,增进军地感情,推动军地共建。
这正是一位基层干部拥军情怀的真实写照,邹拥军多年来始终把双拥工作装在胸中,记在心里,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国防教育园的教练,少年军校的老师,如今的沙家浜,时常可见军人的身影。昔日军民团结抗敌,今朝军民携手建设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