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确保社会大局稳定、风险隐患减少、基层基础巩固,单位内部稳定、安全,进而为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镇平县委统战坚持以市级“平安单位”创建为抓手,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创建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认真履职、狠抓落实,创建水平不断提高,统战工作亮点纷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严格标准、全面落实创建工作责任
统战工作范围和对象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等共计12大类,涉及面广。做好统战综治维稳和平安单位创建工作,意义重大。坚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主要领导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 “平安单位”创建的政治责任。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于延媚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严格对照创建标准,分解量化指标,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认真落实“五个一”责任制,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经费办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综治及平安单位创建工作,严格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等,使综治及平安单位创建工作任务逐项得以落实。
二、突出重点,助推少数民族团结稳定
坚持“民族宗教工作无小事”,积极开展少数民族矛盾纠纷化解排查工作,将民族团结纳入统战工作考核重要内容。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形式,在集镇流动人口多、人员密集的广场、社区等地宣传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扩大了影响和范围。提倡有少数民族村落“各族一家亲”,尊重少数民族生活节日。想方设法支持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促进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升了基层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督促各镇明确1名分管少数民族主管领导、1名少数民族专干,配备一定数量的村民联络人员实时掌握少数民族情况,加强对流动人员监控,建立定居少数民族信息表和流动人口信息表。对全县95人, 44户的少数民族人员的生活现状和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完善了少数民族成员信息库,并定期更新和动态调整。
依法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把少数民族关爱和严惩民族分裂势力相结合,始终坚持依法执政、融德于法,努力做到以法治人、以情感人,妥善调处了各种棘手问题,做到了“零误差”,实现了“零上访”。督促、协调住建、城关等部门和单位,妥善处置台属林远扬房屋拆迁纠纷,做到案结事了,当事人满意。
加强与民族宗教代表人士的沟通联系,广交朋友,加深感情,把工作做在平时,探索出了一套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好思路好方法,使全县少数民族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心无旁骛抓经济。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整体推进,强化单位内部防控建设
坚持把单位内部防控网建设应用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有效载体,推进单位内部防控网建设。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全面建设、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构筑立体化布局、全方位衔接、全时空运行的单位内部防控网络。单位过道及重点部位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并接入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网和管理平台,实现系统联网、资源共享。注重实战实用和安全防范,建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单位内部安全防范网络。
扎实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查找单位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苗头,针对盗窃、抢劫等侵财性犯罪和火灾、危险品管理等突出治安问题,经常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严防发生“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重大案事件。争取专项经费2万余元,对单位门窗、防护网、 “三电”设施等进行了修缮和加固,有效防范了单位内部各类案事件的发生。
通过“平安单位”创建,镇坪县委统战部围绕平安建设促发展,发挥统战优势,为县域民营企业经济科学发展创建良好环境。目前,镇坪县共成立商会6个,有商会会员289个,民营企业240个,占比83%。搭建企业扶贫平台。相继引进、支持成立一批非公企业,通过“政府+企业+贫困户”模式,既实现带动贫困户发展、农户增收目的,又帮助企业建立产业园提供了充足劳动力。仅飞渡峡景区旅游公司带动沿线建立农家乐35家,人均增收2000元;欣陕公司带动当地贫困户389家,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通过深入挖掘本辖区内统战人脉资源,加强与国内外镇坪籍和与镇坪有着深厚情结的亲友同乡的联系交流,动员他们来镇坪观光考察,投资兴业。召开企业家座谈会3次,促进各企业之间合作交流、学习并进。通过搭建新媒体宣传平台,充分利用中省市统战部网站平台、安康日报、《朋友》杂志、“三秦统战”“美丽镇坪”“每日镇坪”等微信公众平台,展示民营企业发展概况、报道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事迹。不断扩大了企业品牌影响力,助推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