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南麓的旬阳县,有个村庄叫白石河,村里有一位残疾农民叫黄世和。为了让闭塞山村的农民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利用开办医疗诊所的微薄收入自办家庭广播室,把广播架在自己房顶上,从1972年到2020年,48年如一日,每天免费向群众播放三次党的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他被群众称之为:“党的义务宣传员,拄着拐杖用广播谱写精彩人生的乡贤。”
“共产党真正好,我给乡亲表一表:不缴农业税是小,反过来还给你倒找;栽树种粮给补助,困难户还给低保;娃娃上学全免费,鸡蛋牛奶能供饱;农民看病不用急,大病小伤有医保;农民日子赛蜜甜,感谢党的好领导……”
这是黄世和自己编写的花鼓词《庆七一专刊——共产党真正好》。这声音对于白石河村700余名村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大家已经听了48年。
白石河村是一个典型的山中村,四面都是秦岭山系的大小山脉,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为了让党的声音及时传播给村民,黄世和在自家房顶及对面垂直200米山上安置了3个高音喇叭,20余平方公里的白石河村,黄世和的声音已经覆盖到了90%以上的面积。
48年来,读书看报、转播、写稿、播音,成为黄世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睹祖国发生的变化,黄世和感到无比自豪,他要通过广播来让村民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幸福、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
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开幕……他与村民们一起度过这些激情时刻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当时村里还未完全通电,黄世和提前从外村租来一台发电机,将自己的电视机搬到学校操场上,让大家一起分享这让国人自豪、举世瞩目的感动时刻,村里村外有1000多名群众翻山越岭赶来看现场直播,他的“直播”一直到凌晨两点多。
2008年8月8日,又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北京奥运会开幕了。他转播完开幕式之后,便开始播送自己的天津快板《欢呼奥运大喜庆》:“各位领导乡亲们,请听我言;自编自演宣传,天津快板;2008年,神州好春天;百年期盼奥运会,百年好梦圆……”
通过广播,黄世和还将先进的技术和观念潜移默化地输送进白石河,改变了白石河封闭的观念。他四处考察、到处收集资料,以身作则,积极推广养猪新法、烤烟种植技术、“循环农业”等农业新技术、新观念;他觉得在广播里播出还不行就请来木匠,在屋外的墙壁上定做了一个《阅报栏》,定期更换《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安康日报》及有关农村改革的重要文件、新技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看不懂怎么办?他在另一面墙上开辟一块黑板报,把自己对政策的理解写成老百姓易懂的快板、花鼓词、三句半等,写在黑板上,来人再给讲一讲,广播时段播一播。让乡亲们了解党的富民政策及各种致富信息,尽快步入发家致富奔小康之路。
提起黄世和播音的事,村党支部书记刘桂成如数家珍,小广播内容丰富,时间准确:他除了第一时间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外,还分期播出县乡重要文件、生产技术要领等。老伴涂可婷说他“播音比吃饭还重要!”老黄的语气很坚定:“不吃饭,就我一个人饿着;不播音,党的声音就传递不到大家伙耳朵呀?”村民说他是“宁舍一顿饭,不舍一次播音。”
他的事迹传出后,受到中、省媒体高度关注。2010年,中宣部、中组部以及陕西省委、省广播电视局对于黄世和身残志坚,几十年如一日义务向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科普知识的先进事迹给予高度评价,省、市、县领导纷纷登门拜访、慰问;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徐来见,在看望黄世和时,称“黄世和同志是党的最基层、最突出、最优秀的广播宣传员”。2010年8月省政府残工委授予黄世和 “陕西省自强模范”称号,并被省残联评为省级“自强不息先进模范”;2011年6月陕西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寒来暑往,黄世和的播音不曾间断,从拯救自己到党的义务宣传员。48年中,黄世和坚持播音2万余小时,在不通电的26年中,他自己掏钱所买的干电池能装满一卡车;48年中,黄世和采写的关于弘扬新时代风貌的好人好事、歌颂党的好政策稿件超过1000篇;48年来,作为乡村医生,黄世和还为邻里乡亲解除病痛6万余人次,其中,为孤残村民免费治疗3000余人次。他用广播谱写精彩人生,服务父老乡亲,他无愧于“乡贤”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