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滨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强大法宝作用,结合汉滨统战工作实际,着力促进五大关系和谐,为汉滨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贡献统战力量。
围绕“三个抓实”,着力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抓实政党协商工作,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结合实际制定年度计划,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开展政党协商10余次,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80余条。抓实“直通车”制度,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区委全会确定的年度重点任务,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民主党派以报告或建议的形式直接向区委、区政府提出意见建议8份,扎实做好意见建议的办理反馈工作。抓实社会服务基地,依托民主党派区委会界别特点和自身优势,探索形成输出式、输入式、双向式三种社会服务模式,率先在全省实现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基地建设全覆盖,开展各类社会服务70余场次,推进社会服务更加规范、对接社会所需更加精准。
围绕“三个注重”,着力促进民族关系和谐。注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为抓手,汉滨区东关小学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汉滨区鼓楼社区再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注重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在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老城街道,举办“美味回坊”“美味老城”等非遗美食文化活动,提升老城东关夜市经济,改造南正大街、静宁南街、静宁北街,新建便民市场,创办社区工厂,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尊重民族风俗文化,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话端午习俗”等文艺联欢、茶话座谈等联谊活动,运用涂料粉刷、手工写绘等方式美化鼓楼街区背街小巷,引导市民打卡拍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围绕“三个坚持”,着力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和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他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依法规范管理宗教事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宗教界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夯实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落实宗教工作“六个管好”要求,规范开展“四进”宗教活动场所。坚持促进宗教界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他们投身赈灾救助、济困帮扶等社会公益慈善事业,鼓励他们在巩固衔接、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中贡献宗教力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围绕“三个持续”,着力促进阶层关系更加和谐。持续做好政治引领工作,积极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鼓励支持他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作出示范引领,在促发展、稳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履行社会责任,近年来依托新联会孵化创业项目30余个,参与各类社会活动80余次,为汉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新阶力量。持续抓好标准化建设,按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六有”标准和“一基地一特色”原则,积极抓好基地培育建设工作,目前已培育实践创新基地12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4个。持续育好品牌,围绕共画“同心圆”、凝聚“新力量”、会员“手挽手”、聚力“新联助”、搭建“服务团”、团队“勤资政”“六大品牌”活动,探索建立“统战部+新联会+基地+新阶层人士”联系新模式,汉滨区新联会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作交流发言,汉滨区委统战部、区新联会分别荣获全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优秀组织单位”“实践创新联谊组织”。
围绕“三个依托”,着力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依托侨联“侨胞之家”,培育打造10家“侨胞之家”优质定点服务单位,着力维护侨益、服务侨企、联系侨胞,积极协助侨企解决有关问题,开展为侨服务1000余人次,切实做好侨务工作。依托联谊交友,注重以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为纽带,适时开展走访联谊活动,宣传涉侨政策、讲好汉滨故事,持续抓好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的团结引领工作。依托招商推介活动,加强线上沟通交流,两岸新媒体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将在汉滨开展直播交流,邀请重点台商、台企了解汉滨、投资汉滨,助力汉滨经济社会发展。